攻略
从选车到上路,最全保姆级攻略。
发表时间:2025-02-19 12:00:13 点击:
开篇
先说我写这篇攻略的动机,本人在汽车行业10年有余,作为一个汽车模具攻城狮,这几年也一直陆陆续续的佛系卖车当副业。所开过或者深度试驾、长期体验过的车型,不敢说比知乎所有人都多,至少也是前10%的存在。这几年时间虽然我回答了很多关于汽车选购的话题,甚至还写过文章,但是依然陆陆续续的收到大量知友的私信问什么什么车怎么样,预算xx万应该买什么车之类的选购问题。所以,就干脆整合了我之前的文章和回答,系统性的出一篇关于汽车选购的文章。
首先,有些话还是开篇就说清楚,免得浪费你宝贵的时间。有经验的大佬直接右上点关闭,全文不做具体车型的推荐,只会给出选车方法,购车经验的分享和注意事项。
全文不知道多少字,内容涵盖从选车到最终上路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。详细阅读之后不敢说你懂车,但至少会让你在选车购车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。话不多说,直接开始。
买车之前
首先买车之前我们要考虑清楚几件事情:
1,无论你买来做啥,买车到底是不是你的刚需,刚到什么程度?
2,自己或者家庭的收入还能不能负担得起一台车?
3,有没有或者说能不能考取驾照?能不能控制住酒后不开车?
4,买车的想法是一时兴起的冲动还是长久以来的深思熟虑?
好了,现在我们搞清楚了,确实需要也可以负担一台车,那请往下看。
想买车,看车评,去试驾、看口碑和听朋友推荐到底哪个重要?
真到了要掏钱的份儿上,把车评和朋友推荐去掉就行了。车评有用没?有,但局限于在没有看过实车的情况下了解下这个车的大致定位、尺寸和一些主要的配置参数。至于空间和动态感受,就那高矮胖瘦不一的标准和拳头比划空间,不具参考价值。哪怕同样身高体重的人,也有的人腿短有的人腿长呢。至于动力,你不去踩一脚,你永远不能体会到车评人给你说的“充足”是什么概念。如果是电车那就更不用听了,大家都挺猛的。还有其他什么动态感受就更扯了,每个人主观感受都不同。
至于朋友推荐,如果你朋友是个行业大佬或者说至少是个真懂车的人,至少是个靠谱的人,那意见你可以听听。如果是那种“垃圾CVT狗都不买”、“双离合驴都不开”、“哇,AT变速箱牛逼”、“买这车还不如加钱上XX车”这种键盘车神,那你还是别问了。
下面的部分可以参考。前提是,你不是非要买什么品牌。
1,能区分驾驶体验的人
试驾>口碑
如果你能体验到一辆车的动态感受,通常来说普通人能感受到的也就是个底盘,悬挂,滤震回弹,转向手感,升降档逻辑、顿挫感、动力,刹车,噪音这些。能到这个地步的人,需要有长期驾驶不同车型的的驾驶经验。这些人看车评也就图一乐,B20的3系一开就知道比起F30更妥协于舒适家用。更不至于去问朋友。至于更专业的,你试驾也不可能下赛道不是,咱就不去提了。试驾之后,只要你能接受这车的动态表现,那你都可以备选。然后才是对比销量、口碑,外观内饰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决定卖谁。
2,有基本的汽车知识人
试驾=口碑
这一条主要针对的就是换车消费升级的,比如之前你开了10年的老旧代步车,想换个好点的车。自己也没怎么开过好点的车,但是呢,对基础的汽车知识还是了解的,比如动力啊,变速箱类型啊等等。那么问题来了,2023年了,但凡你买个10万出头的车,不管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比起你的旧车,那完全就是两个维度的体验。
那这个时候,比如你换台B级车。那你肯定先明确你自己的需求,然后照着市面上销量和口碑靠前的去试驾,那一款更符合你的需求,你就选谁。B级车相对于面包车来说,提升不止一点儿。毕竟你也开了几年的车,你总可以试出哪款车你开起来更舒服点吧,燃油车的话你总能试出来哪款车开起来动力更强点吧,你总能试出来哪款车外观内饰你跟喜欢吧。最后再综合口碑和销量买就行了。
3,小白
口碑>试驾
这个群体主要是讲没开过车的人。首先申明啊,我还是鼓励优先试驾。能试驾最好,如果你不敢,或者驾龄不够就试乘。有一说一,同级别的车你除了能感受下坐起来的舒适度、空间和感受下噪音之外,你基本上感受不了个啥,即便你自己去试驾也是开不出来个啥的。就跟我刚从驾校出来的时候一样,比起驾校当时那教练车,开个BYDF3我都觉得是在开劳斯莱斯。
就一句话,排出你不喜欢的某系,认准你的需求,就是自己偏向于哪一点,比如要动力?要舒适?要空间?还是要省钱?要A级还是B级?要轿车还是SUV?要燃油还是新能源?然后打开某帝某家的销量榜,照着销量榜前几名的大品牌4S店看,外观内饰你更喜欢哪个买哪个就行。
为什么我一直强调销量和口碑?这两项肯定不能决定一款车的好坏,但是他能决定你能保证你选车的下限。正常家用个十年八年大概率不会出什么问题,基本的保养售后能得到保证,不至于担心某天这个品牌突然就嘎了。最差的情况就是没什么突出的优点,但也没什么难以接受的缺点。咱们都是普通老百姓,挣钱都不容易,我不可能去给你推荐销量榜个位数的车型,即便是他确实是台好车。
选车其实也不难,找准自己的定位,卡死自己的预算,确认自己的需求。
1,定位
你自己到底是要买什么,油车还是电车?两厢?三厢?SUV?MPV?这个你自己总不用去问别人吧?只要先车型定位找好,你后面才有选择的空间。不要给我说你纠结某个三厢和每个SUV就看价格了,也不要说我想买电车,但是一年要跑几次几百公里的长途。但凡你有重要的纠结,最后买完不后悔的几乎没有。想清楚你自己的大多数的用车场景,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再说。一年300天市区上下班买菜接娃的,你买个动辄10几个油的SUV干啥用?什么?你说你喜欢SUV,你喜欢你还纠结个啥?所在地区或者经常需要去的地方补能不方便,那你买个电车就会电动爹。
2,预算
有90%的人都希望花10万买20万的车。问题是,可能么?A4L卖你10万你敢买不?X5卖你30万,你要么?你就20万出头的预算,确定B级车,那就老老实实看看20万左右的B级车。不要天天想着加点钱或者贷款硬上什么3系C级,真的是浪费时间。
3,需求
这一点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使用感受。每个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,每个车型都有自己的调教风格,哪怕是同平台的车,调教都不是一样的。找准你自己需求,比如对空间、动力、舒适性等哪方面的要求比较刚。二胎家庭第一辆车,空间太小恐怕不太合适吧?舍不得把车拿出去豁的,天天在市区跑买个硬派越野,不合适吧?家庭有一台油车,增购第二台车,有车位能装充电桩,需求就是市区代步上下班,那卡死预算买个新能源才是最合适的。
4,试乘试驾
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也是开头部分提到的,看看自己属于哪类人?尽量自己去试驾,有条件的找朋友的车开几天或者租个车开个两天都行。不管怎样都行,就是不能信网上一帮键盘侠的瞎建议。不能听你朋友,你亲戚,你表哥你七大姑八大姨的胡说八道。更不能信你朋友说他自己的车怎么怎么好,你就买了他一样的。相信我,钱是你自己的。
燃油还是纯电?应该侧重什么?
选择建议
家庭第一辆车且没条件家充的,不推荐纯电。可以考虑燃油、增程或者混动。电动化虽然是确实,但燃油车目前依旧是主流。家庭增购或者家里能装家充的,可以考虑纯电,唯一不爽的就是有长途需求的时候体验赶不上燃油车。
油车
市面上的燃油车很多,但是一定会有个倾向,有点主打经济省油,有的主打运动性能,有的主打空间舒适。但无论是哪个维度的取向,除了安全性这个最近的要求之外,燃油车的核心永远是三大件(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底盘),其次才是各种配置,买车一定不能光看配置。
发动机其实不用多说啥,能在路上跑的,基本上几十万公里都是顺便造。也不要见到CVT就喷,CVT也有平顺和保养成本低这些优点。也不要见到AT就神化,比如某款6AT的变速箱当年号称金属收割机,但某款6AT又确实不错。也别觉得双离合辣鸡,那玩意儿换挡是真的快,也是真省油。总之,优缺点都是共存的,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,买你自己觉得放心的即可。即便你就喜欢某种,那直接选某种都行。底盘其实主要看的就是一个调校和用料,调校需要自己去试乘试驾。用料的话不能说用了铝合金的就好,但是能用铝合金去减轻簧下质量的车型成本一定更高。至于其他配置,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即可。
电车
电动车的核心就是三电系统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。现在的纯电汽车的电池普遍都在80kw左右,根据驾驶人习惯、路况和天气的原因,百公里电耗平均在15-20左右。看这些数据一定要去各大车型论坛看真实车主的实际电耗,不能看工信部的数据,理想化的续航和实际续航差异很大。
主流的纯电汽车动力响应和驾驶感受比传统燃油车更好,因为没有变速箱和发动机的物理结构,噪音控制和行驶质感都是要优于燃油车的。
整体上看,电动车在养车成本这一项上面确实比燃油车要低。但是一些隐藏的成本你是需要知道的,比如同级别的电车本来就比燃油车要贵一些,保险比燃油车贵,换电成本巨高,二手车残值不及燃油车。所以,如果是买电车,最好选择三电终身质保的大厂。
续航就如我开头所说,基本上预期要打个对折。举个例子,一台标称500km续航的纯电车,真实续航至少打个8折,冬季气温低还能更低。然后剩余续航里程到了100km内你就得及时充电了,前砍一截,后砍一截。所以心里预期打个对折不算夸张。最终建议是,如果市区用车能占到90以上,有固定车位能安装充电桩。那可以选择电车。
混动
这个不细说了,油耗对比燃油车有油耗低更低优势,跑长途也不怕没地方充电。充电桩尽可能的要有,但是也不是想电车那样必要。总之,如果能安装充电桩,那你的用车车本讲大富降低。
买车其实也不难,搞清楚经销商的套路,知己知彼。以下是针对去传统经销商模式(4S店)购车的注意事项
1,车价
买车的时候不要谈包牌价,包牌≠包落地上路,裸车价才是你最应该和销售谈的。然后根据裸车开票的情况交税,买保险等。也不要纠结脚垫、膜那些垃圾赠品,那些东西真心不值钱。这么给你说,但凡是宣称送原厂膜,原厂座套等的基本都是忽悠你的,因为厂家根本就不生产那玩意儿。赠品尽量去争取原厂选配的配置和保养套餐,这才是你未来你能实打实能省下的真金白银。什么出库费、续保押金、档案管理费、PDI检测费都砍了,压根就没有这些东西,无法就是4S想多榨点你的钱。
2,全款
全款购车就向着裸车+第一年保险的目标去谈,保险一定要自己能选险种的。我要让你去谈只提裸车那是忽悠你,因为几乎不可能有4S店想做你的生意。能提到裸车的只有专做资源车的,但是一般人我不推荐去买这种,尤其是小白,自己交税上牌都不会,你去折腾干啥。再一个就是除非你和经销商有啥关系。上牌费三五百的就没必要太纠结了,你要是自己去上找个黄牛估计也得二三百。
3,按揭
按揭最好是走厂家的无息按揭。因为程序简单,不用你提供乱七八糟一大堆的证明和资料。一般来说只要你征信没黑点,几乎只用填个表就能秒过。大多数厂家都有金融补贴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万两年免息,12万两年免息等等。手续费看你自己本事,少则免除,多则三五千。现在也有很多品牌直接就不收取这个费用了。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2000。如果遇到必做长按揭的车型,那就得自己衡量下贷款利率,以及是否可以免违约金提前还款。总之,走厂家无息按揭是最划算的购车方式。
4,验车
提车的时候真的不用带上听诊器,也不用听两个小时的发动机声音。你要做的就是仔细检查漆面,检查轮毂轮胎,试试灯光,开合下天窗等功能性的配置。看看底盘是否被磕碰过,油液是否有泄露,新车里程有多少。如果发现漆面有瑕疵,只要不影响,打蜡能打掉的也没必要太过纠结,让4S再优惠点钱或者送保养之类的也就得了。只要你不是去的那种黑店,正经做生意的基本上不会卖问题车给你,退一赔三不是闹着玩的。
5,保险
再说保险,汽车商业险费改之后,车损其实已经包括了盗抢险,自燃险,不计免赔险,无法找到第三方险,涉水险,玻璃险这些之前需要单独购买的险种,我建议车损、三者200万。其他的我觉得没啥必要了。当然了,交强险必须买,商业险具体还得看你自己的实际情况,这玩意儿不是死的。
如果你购买的车型是直营模式的新能源,比如特斯拉这种,就没必要这么费心了。因为门店只负责体验和交付,充其量也就是在店里买个保险了,这都是看你意愿的。所以不用和传统车型那样去4S店和销售斗智斗勇。你要做的就是随时关注官网以及各大论坛的动态,及时知晓权益变更,降价涨价等信息。
开车上路
好了,车买好了,新手们开车上路多少是有点紧张的。那该如何去客服这种紧张的心理,能最快速的适应自己机动车驾驶人的角色呢?
1,遵守交通法律法规,尤其不能酒驾。对速度保持敬畏,尤其是电车的起步加速,慢慢去适应。
2,该快的时候不要慢悠悠的,该慢的时候别快。新手们往往都很怂,喜欢慢悠悠的开。城市快速路,高速上面最合适的车速就是压住限速跑。尤其是在高速上面,如果你实在不敢,那也不能低于最低限速,且不要长时间的占用超车道。新手最重要的是留足安全距离,你比不得老司机,反应慢点可以理解,但是咱们要留足反应的时间。
3,守规矩,这里的守规矩不单指遵守交通规则,还有一些“潜规则”。比如:合理的使用灯光、市区尽量不鸣笛、跑不快就别占道等。不要跟挂车大货车肩并肩,要么你离他远点跟着,要么就超掉。后车给你闪灯,多半是因为你龟速占道了,你要懂得起。看到前方的车刹车灯亮了,请你也赶紧的把脚放在刹车上,时刻准备减速。
4,进出匝道一定要提前打转弯灯,不要还有200米的时候就在右侧车道急减速,保持缓慢减速,直到变入出口车道在减速至限速时速,也不要直接不减速等下匝道的时候急刹减速。如果错过了出口,切记不要急刹停车甚至倒车,请一直往前开,开到下一个出口。匝道并入主路的时候同理,一直打着转弯灯,观察最右侧车道的情况,如果有车,判断下自己一脚油门能不能并过去。能过去就一脚油门过去,不要并完道减速,至少要持续加速到最低限速以上。不能过去就控制下车速,让右侧的的车先过,不要强行并线,右侧一般都是大车,给你来一下基本就吃席了。
5,合理的线路规划,避免疲劳驾驶,高速开个2-300公里进服务区上个厕所活动活动。如果感觉犯困就找个服务区眯一会儿再开。个人建议,个人啊,别吃喝太多,坐着憋得不舒服。而且,我觉得吃太饱容易犯困?新手尽量不要用辅助驾驶,尽量自己操作,新手就应该充分的去自己驾驶车辆。
6,现在很多车型都取消了实体按键,如果你是新手,建议你出发前调好自己的设置。行驶途中需要操作的也尽量在等红灯的时候去操作。
用车
1,车是个消费品,普通车就不要指望着它升值,不是啥时候都有好行情的。
2,车说到底是个工具,该保养保养,该用用。不用当成祖宗供着。实在爱惜的人勤洗车、勤打扫就行了。也没必要去花一大笔钱去做所谓的隔音,汽车的NVH是个系统的工程,如果那么简单贴一次隔音棉就能解决,那主机厂也没必要花上千万的经费去研究这个了。
3,保养就按照保养手册上面的项目进行就行,4S给你推销的各种清洗实际上用不着,特殊的车型记得按时做特殊保养就行。如果车子出保,在不打算购买延保的基础上,可以某虎这种具备资质的平台进行保养,价格通常比4S店便宜。
4,掌握一些普通的汽车常识,比如常见的小故障如何处理。学会搭电、更换备胎、更换雨刮、空调滤芯等。知道如何应对突发事故,如果分辨轮胎磨损程度,如何摆放三角警示牌,记性差的手机里存上报警电话、救援电话、保险公司电话。
5,车内不要在中控上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,发生碰撞的时候说不动助攻你上天。买车的时候为了座椅的材质不知道纠结了几道轮回,咬咬牙多掏了大几千上万整上了真皮座椅。结果自己的屁股都没坐热就汽配城100元劣质座套安排上了,包裹得那叫一个严实。很多人开到换车都没体验过自己车子座椅材质,二手车商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人。座套一扔一水儿的新皮,都不用打理。真是造福二道车主!如果你审美没有什么大的缺陷,那最好也不要贴一些脑残的车贴。比如什么XX部队、渣男、XX这座城市没有爱情、去NM的爱情等等,别人看到这种只会在心里觉得你是个傻逼。
6,不要套那种毛绒的方向盘套,你要说你手大,原车方向盘太细握感不好装个手缝的也就算了。最服气的就是那种套毛绒套子的,虽然各有所爱,但是你确定这东西手感能到位么?也不要看了抖音就去拆车找GPS,按揭还完立马找个拆车的地方把车子拆个稀巴烂,就为了把车上藏着的GPS发射器找出来。你又不是偷的车,不是欠了钱没还,也不是做啥保密工作的,你没事把车拆个稀巴烂干啥?不良修理厂天天鼓吹那玩意一定要拆了,不然不安全。然后美滋滋赚一笔。
7,有小孩的家庭切记一定要购买靠谱的儿童安全座椅。切记不要抱孩子坐副驾,更不能让孩子独自坐副驾,孩子那一侧的门记得开起儿童安全锁。
8,车内应该有一套应急设备,比如带破窗器的那种N合一警示手电等。
最后说几句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:
1,买自己喜欢的。
2,电车续航预期打对折。
3,没固定充电条件的慎买纯电车。
4,别冲着什么保值率这种鬼话去买车。
5,新能源虽是趋势,但燃油车依然可以再战几年。
6,配置高不等于适合你,但同价位配置没到主流就是没良心。
7,如果赚钱不容易,那就记住一点,不要去买4S店都没几个的冷门车。
8,国产这两年崛起是不挣的事实,如果不买到豪华品牌的级别,没必要追求合资。